【导读】中信证券陈佳春:加强境内外对接合作提升跨境理财国际竞争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郭玟君刘明 当前,哪些跨境理财产品更受青睐?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2.0(以下简称“跨境理财通”2.0)启动以来进展如何?就此,中国基金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信证券财富管理委员会联席主任陈佳春。 据了解,除了传统的货基、债基等低风险产品外,跨境的指数型产品也受青睐。今年以来,A股场内QDII型ETF因资金追捧,频频出现较高溢价,而通过跨境理财通购买的跨境ETF可以避免高溢价,为投资者跨境投资提供了稀缺产品选择。 货基、债基及指数ETF等 跨境理财产品受青睐 中国基金报:当前,哪些类型的跨境理财产品较受欢迎? 陈佳春:北向通投资者主要关注于投资内地市场的指数权益基金等产品,南向通方面则有三类产品较受欢迎。 美元货币基金凭借收益稳定、流动性强、风险较低的特性,成为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的心头好。在市场波动时,这类基金能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定的收益,还可随时赎回,满足投资者资金灵活周转的需求。 债券基金同样受到关注,由于全球经济周期存在差异,这为债券基金创造了良好的投资机遇。投资者投资债券基金,虽然仍会面临一定的投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但不仅能收获债券票息收益,还有机会获得资本利得,在追求稳健收益的同时,增加了获取额外回报的可能性。 此外,追踪纳斯达克、恒生指数等指数的ETF产品,以及具备额度或策略稀缺属性的海外市场权益基金产品,也受到投资者的追捧。ETF产品让投资者能够紧密跟踪海外特定指数的表现,分享全球主要市场的发展红利;而我们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些稀缺的海外市场权益基金产品,凭借独特的投资策略和额度优势,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帮助他们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 中国基金报:能否结合当前宏观大背景,谈谈全球资产配置策略? 陈佳春:当下,全球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程度不断提高,跨境投资的渠道愈发多样,工具也更为丰富,这使得投资者投资海外的成本降低、难度减小。与此同时,信息传播越来越便捷,投资者获取金融知识的途径日益广泛。在金融机构、财经媒体等多方位的宣传与投资者教育的共同作用下,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不断成熟,对风险和收益的认识更加理性。 基于此,很多投资者开始尝试全球资产配置。他们通过在不同资产类别、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多元化布局,一方面追求资产的稳健增长,另一方面追求风险的有效控制,降低单一资产或市场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冲击。 另外,以跟踪市场指数为主的被动投资策略,如ETF等,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这类投资策略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全球资产配置的低成本方式,助力投资者追求资产配置的稳健性与分散性。可以说,全球资产配置是投资者应对复杂市场环境、追求财富长期稳健增值的优质选择。 “跨境理财通”2.0丰富投资者选择 提升大湾区金融国际竞争力 中国基金报:“跨境理财通”2.0启动以来,客户参与情况如何? 陈佳春:自“跨境理财通”2.0启动以来,中信证券华南跨境理财通业务各系统各业务均开展顺利。整体来看,投资者参与热情较高,投资体验较好。 中国基金报:“跨境理财通”2.0的启动有何积极意义? 陈佳春:对投资者而言,降低“南向通”业务的内地投资者参与条件,新增“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的可选条件,这使得更多有投资意愿和能力的投资者能够参与进来。同时,将个人投资者额度提高至300万元人民币,也让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选择空间可以更加充裕。 对于金融市场来说,这一系列调整进一步推进了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跨境理财市场的发展因更多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参与而加速,内地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程度也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资金通过跨境理财业务双向流动,两岸的金融机构和产品也更多地被对方地区的投资者所了解和参与,这使得大湾区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和金融机构关注大湾区,有利于大湾区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中国基金报:“跨境理财通”2.0的推出,对于“跨境理财通”1.0试点银行有何影响? 陈佳春:“跨境理财通”2.0版本开放证券公司参与业务试点,是对市场财富管理机构的重要补充,投资者除了可以选择银行以外,还可以选择证券公司。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它可以推动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产品结构,以满足投资者需求,同时还推动了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大家通过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共享资源等方式,共同探索市场。这种竞争与合作的良性循环,促进了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投资者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金融服务。 此外,在跨境理财通业务中,银行因其性质,客户投资需求更稳健,理财通的投资内容更多以存款为主,在存款、低风险理财产品销售上经验丰富。 而券商侧重于权益类及复杂金融产品,在投研能力、产品设计和资产定价方面优势明显,比如在股票、基金等权益类产品的研究和推荐上更为专业,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方面的服务。 两类金融机构在客群上各有特点,同时也可以在投资产品上相互补充,从而满足各种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对于全球财富配置的投资需求。相信随着券商的加入,市场规模以及客户需求匹配会有进一步提升。 加强境内外对接合作 化解“跨境理财通”业务痛点难点 中国基金报:当前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是否存在痛点、难点?您建议如何化解? 陈佳春:从监管与合规方面来看,跨境理财通业务涉及内地和港澳地区不同的监管体系,在规则制定、信息共享、执法合作等方面需要与海外合作机构高效协调,充分沟通。 因此,证券公司在境内外对接合作、客户身份识别、风险评估、产品信息披露等方面均需要持续不断投入资源,并升级更新系统配套,以满足多地监管要求,确保业务合规稳健运行。 在市场与产品方面,全球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使跨境投资市场波动大,如国际利率调整、贸易摩擦等,投资者面临汇率、市场等多种风险。 这要求金融机构需要在宏观经济研究、行业分析、资产配置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投研报告和个性化的投资策略,帮助客户获取信息,助力客户做出投资决策。 依托于母公司中信证券具备的丰富产品体系,中信证券华南与中信证券财富管理(香港)一道,为客户跨境投资严格筛选优质产品,提供丰富选项,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的客户需求。 在客户与服务方面,跨境理财涉及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知识和规则,很多投资者缺乏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对产品风险认知不足;同时,由于语言文化差异等原因,在处理客户咨询等服务时,可能导致与客户日常习惯的交流方式有所差异。 为应对这些客户和服务问题,金融机构应投入相应资源,充分进行投资者教育工作的同时,配备符合境内外投资者文化和服务习惯的专业服务团队,满足客户多语言、多类别、多市场、多场景的投资配置需求。 中国基金报:在产品营销、投资者教育及风控方面有何心得? 陈佳春:中信证券华南和中信证券经纪(香港)一同,在产品营销和投资者教育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如举办讲座、制作宣传资料、一对一咨询等方式,加强投资者教育;在开户和购买产品环节,强化风险提示,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多种展现形式,如视频、图表等,让投资者充分理解风险;同时,尽可能地利用数字化赋能,便捷投资者操作,比如使用金融科技手段,如线上身份认证、电子合同签署等,提高效率的同时,确保风险揭示和投资者理解到位。 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风控工作,遵循两地监管要求,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建立了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安全防护措施,对投资者的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进行严格保密,确保信息处理合规合法。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