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知道该不该把自己称为一个股民。
如果我说自己是股民,身边的报社同事一定会笑话我。他们知道我几乎不看财经新闻,没有一点股市常识,但即便这样,犹豫了很长时间后,我还是在十几天前决定投身股海。
现在分析自己投身股海的真正诱因,应该不是那些一夜暴富的股市神话。因为工作需要,我会找几位评论员一起聊聊股市。其中一位财经评论员告诉我,“股市是一种比较适合普通人投资的一种理财活动,它投入成本可高可低,进出方便。所谓全民炒股更多是作为一种批评而出现的,但是,这种说法先天地把股市作为一种只适合部分人的市场来看待,这是不够正确的。”
这段话让我特受启发,我突然想证实一下,自己是不是那些被批评“不适合人群”中的一员。两年前,我连银行推荐的理财产品都不理会,炒股更离我十万八千里。慢慢地,我开始意识到理财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过去那种被动、消极的储蓄观念,现在怎么看都不合时宜了。
对,理财理应成为现代人的生存素养之一。炒股也是一项生存技能,我应该体验一下。
初入股海一心想跟“股神”炒
我把自己想投身股海的想法告诉身边一位“股神”,他是离我最近的资深股民,据说家里的豪车都是炒股挣来的。“股神”很冷静,他劝我一定要谨慎。
“股神”苦口婆心地跟我说,“你听到的都是谁谁在股市里挣了多少钱,恐怕很少听谁在股市里被套牢了多少年吧?你一定要纠正股市观,不要总想着一进股市要挣多少钱,而是如何保证投身股市不赔钱”。
我告诉“股神”,我自知财商不高,也从来没指望能在股市里挣多少钱,而且,我是一个风险意识很强的人,所以我确信自己不会在股市里投入太多钱。
“股神”却不以为然,他说,“你说这些都没用。如果你5万元在股市里变成了10万,10万变成了30万,这个时候你还能确保你自己不加大投入么?投入越大风险越大,所以,入市之前,你必须好好了解一下股市的知识”。
我反驳“股神”——你说的无非就是“炒股炒的是人性”,我会控制我的欲望。
其实,我对“股神”的诉求很简单,我没有兴趣去学习股市知识,只是希望能告诉我可以买什么股,在什么价位买,等你决定出仓的时候再告诉我一下。我一再跟他强调,“你当咨询老师,咱们关系这么好,即便是赔钱了,我也不会怪你”。“股神”则一本正经地告诉我,“正因为关系好,你赔钱了自己不在乎,我心理还不好受呢”。
于是,“股神”到底没有做成我的老师。我也放弃了和“股神”交流学习的打算。
“炒股炒成心灵鸡汤”
于是乎,4月中旬的一天,我找了一家证券公司开了户。之前和客户经理有过电话联系,客户经理替我惋惜,“如果你能早十天开户,跟着我炒,1万元10来天挣2000元绝对不成问题”。她真正打动我的并不是收益回报,而是她说“跟着我炒”。对,这就是我想要的老师。
第二天早上9点多,我同时打开电脑和手机里的软件,然后给客户经理打电话问该买什么股。一番交流之后,客户经理吃惊地说,“您当真是一窍不通啊?还是在百度里学习一下股票交易规则,咱们明天再买入吧?”可我实在等不及了,我对她说,“没关系,您先告诉我买哪支股就成”。于是,她推荐了某只“中字头”股票。
买入,委托,交易成功。哇,当我在“我的资产”里看到我拥有了第一支股票时,竟然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起起落落的曲线,像跳跃的音符。那个时刻,我一点都不在乎它的起落对我意味着什么,我只是亢奋于股海中我拥有了人生第一支股票,虽然只买了区区400股。
初入股市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给客户经理打电话,“您还有什么股票推荐?”她说,“你别着急,先买这一支,别加仓也不用减仓”。我只是“嗯,哦”应付答应,其实我都不知道她说的“加仓”、“减仓”是什么意思,但我不甘心,继续咨询其他股友的意见。
几番交流下来,我也学会了一些“请教技巧”,不再直接问对方“有什么股票可以推荐”,而是换成“你持有什么股票,什么价格买入的”。如果我看到的价位和他们买入的价格相当,也就会顺手买上一两百股。就这样,入市才两天,我就拥有了三支股票。
那几天股票涨势不错,甚至连续两天涨停。每天下午上班后,我都会喜滋滋地向同事炫耀,“你看我什么都不懂,选的股票都飘红了”。而那位“股神”则时不时地还会来我身边转转,抱着一副教育而非具体指导的姿态劝我清仓。我对此不屑,“怎么可能,我刚入市就让我清仓?!”
5月5日那天,那支中字头股票开始下跌。还好,我赶紧卖出,4000多元的成本还收益了500多元。但其他几支股票的成本价还没有收回,7日雪上加霜股市又大跌,我只好继续让它们在股海中沉浮。
“股神”朋友一直劝我,如果真的打算炒股,应该去好好学习钻研。鉴于“股神”从不给我推荐具体股票,我已经有些“愠怒”,我说,“我是抱着无知无畏的精神进入股市,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你应该去肆意体验人生中的每一件事,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你才会发现你到底适合不适合做这件事,你到底喜欢不喜欢做这件事?没有体验,我如何给自己下结论?”
“股神”沉默了几秒,然后说,“你硬生生把炒股心得说成心灵鸡汤,真是股海中的一朵奇葩?!”
其实,我觉得自己也挺奇葩的。说“体验”着实不假,但我还是不愿意去想象,如果我的账户里的股票资产真的赔本了,我会不会伤心?那几万元的资产,尽管也不多,但至少也够我去马尔代夫住几个晚上了。 (责任编辑:) |